聽到張大春先生非常欣賞"一日遊",從評審階段就開始注意追蹤,讓我頗感受寵若驚。對邀訪過程中他不斷誇讚並大力推薦,更讓我十分感謝。特此將部份內容記錄於下
訪問時間:5月12日(一)下午三點到四點,現場節目。
訪問節目:News98張大春泡新聞
訪問題綱:(此處為訪談前的大綱整哩,跟節目實況內容或有不同)
1.《一日遊》的創作據聞是因為夢,可否具體描述那個夢?
其實,因為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,記憶有些模糊。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:動物園裡動物不見了,回頭觀望,長頸鹿跟大象從水溝裡探出頭來,感覺像在玩捉迷藏,很俏皮的一個畫面。其他就不記得了
2.得獎感言上,你說投稿十年,總算被看懂。談談童書是不是就不容易被看懂?或是容易看懂?還是說,孩子看得懂就好?孩子看懂是否又代表大人看不懂?談大人在兒童閱讀上的角色。
其實被不被看懂這件事,一直沒有設定在我創作的目標裡。多數時候只是自說自話自己開心,並不完整。而周圍的人,我的父母親他們完全看不懂我在幹什麼,而我也很懶得向別人解釋。所以當我看到評審的話裡面劉鳳芯老師對我作品的分析,我真的很開心,原來真的有知音這件事,她完全說出了我要表達的東西,她最喜歡的那張觀夕陽的圖正是我整個作品的重點。
另外一個就是,其實信誼的東西有一個固定的取向,本土,樸拙... ,我的表現技法與風格對他們來說似乎不是同一國的,而我並不想去改變自己,所以每次參加只是像作功課交差一樣,從沒寄望能得獎。
從小學畫到大,我畫的東西都是很成人的,甚至沒經過兒童畫階段,一開始畫的東西就是立體的,感覺很早熟,所以從來沒想過畫跟兒童有關的東西。我會開始繪本創作,是因為在多媒體公司做幼教光碟,每天畫很多跟小朋友相關的東西很開心,才開始思考創作繪本的可能。可是,我並不想設定只是給小孩看,
至於,孩子看得懂嗎?說實在,除了評審之外,我也沒把握其他人的接受度。而且,我其實一直覺得這本書是可以不分年齡的,成人也可以閱讀的。
看不看懂應該不重要,重要的是,能不能吸引讀者有興趣看下去。親子共讀繪本繪本其實是另一種創造的過程,她不見得會依循作者的設定走,但只要過程中能對讀者產生意義就是好的。我覺得大人跟兒童在閱讀的角色上是平等而互補的,孩子常常看到一些超乎大人想像的細節,我一個同學在我部落格留言,說她跟她五歲的女兒一起看這本書,她們都很喜歡,邊看邊說故事看得很開心,看完後她女兒突然問她說:"媽媽,那些動物出來遊玩應該很開心啊,可是有些看起來好像不那麼高興... "說得我心驚膽跳,真的一點細節也不能馬虎,五歲小孩比專業評審還眼尖還挑剔。
3.商業設計對你創作的正面幫助?
商業設計跟純創作最大的不同,就在於它是有服務對象的,它的目的性功能性要很明確而有效。因為自己是學純藝術出身的,剛開始做設計時常對別人的修改意見嗤之以鼻,人家美其名稱你一聲藝術家,其實是很難溝通的同意辭。
設計的訓練有兩個最大的幫助:一是,創意發想更有效與方法;二是,對他人的意見有更多的包容性
4.《一日遊》放入很有趣的台北街景,作品如何融入台北生活的環境?哪些國外作品(曾)對您有影響?
我是道地的台北人,台北是我的 home town,要談本土,台北就是我的本土,是我最親切熟悉的地方。
所以,當故事的概念是位在台北東南邊動物園的動物們,要穿越市區到淡水去看夕陽,捷運很自然成為工具,這條線一拉出來,上面的點就一個個浮現。我喜歡這種超越物種與國界的表現風格,而她又正是孕育我成長的真實環境。
國外的作品,我不是很用功,沒有看很多,所以也談不上什麼影響。
可能因為自己是學畫畫的,通常能吸引我目光的繪本是繪畫風格。美國的Lane Smith,英國的John A. Rowe,宮奇駿,
我也喜歡一些俏皮有詩意,又能發人醒思的小品,如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,作者:謝爾.希爾弗斯坦/著 Shel Silverstein,超現實的布赫茲
PS
美國的Lane Smith (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,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)
藍史密斯(Lane Smith)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土桑,自拿到藝術學位之後,即從事插畫設計工作,除了兒童書外,藍史密斯的作品經常出現在全球許多雜誌封面及報紙中。他同時也是一位大獎贏家,曾獲得三次美國插畫協會頒贈銀牌獎,紐約時報最佳圖畫書獎,及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金蘋果獎等榮譽,並有多項作品分別被收錄於美國插畫年鑑。
英國的John A. Rowe ('98波隆那國際兒童插畫展首獎,抱抱我 I Want a Hug )
約翰.艾爾菲.羅伊(John Alfred Rowe)英國插畫家,曾在英國和澳洲主修純藝術。他的繪畫風格獨特,人物外型古怪又俏皮,表情幽默生動而且惹人憐愛,讓他的作品受到許多讚賞及喜愛,並受邀在世界各地展出。1995年約翰.艾爾菲.羅伊更獲得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插畫雙年展(BIB)兒童繪本插畫大獎。目前在台灣出版的作品為《國王的新衣》、《抱抱我好嗎?》──這一本書是他的最新創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