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,在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,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尋求競爭力的帶動下,品牌與設計似乎成為一門顯學,大家爭相討論的焦點。
小小的澄果,在蔣家後代光環庇護以及名人強力品牌行銷塑造下,搶進了品牌與設計的版圖,創辦人蔣友柏年紀輕輕就出類自傳的書趁勝追擊...這個年代,品牌,行銷,包裝,設計...真是需要配套作業,空有一身武功技藝,不會推銷自己創造品牌效應,還真是悶阿~
Yahoo!奇摩今年入圍了亞洲商業週刊評選的台灣二十大品牌,小小一個網路公司,卻能打敗五百大產業的多數競爭者,成為知名具影響力的品牌,一樣也是靠行銷跟媒體的佈局。當然,不可諱言的在此網路世代,Yaoo!奇摩所提供的服務及強大的市佔率,確實深入影響了許多現代台灣人的生活模式;但我們其實還很汗顏的是:身為行業龍頭,除了先佔先赢的機運,我們是否有創新的思維提供未來生活的願景?
品牌的建立,不管是Yahoo!奇摩的總體品牌形象,還是個別服務的品牌運作,從我們設計部門的角度來看,其實還是十分混亂缺乏整體思維的;美國的Yahoo!也許有一套專業的規則,localize後的取捨與再塑造其實是付之闕如的,光是紫色與紅色的矛盾就不知還要爭議多久,而控管品牌的行銷部門沒有視覺背景的人員統整,設計部門僅能個別局部支援無法顧全大局,操作的結果就是各管各的,最直接觀感的VI都莫衷一是...
我們常在討論,到底什麼是Yahoo!奇摩的品牌觀感,除了logo(許多時候連logo的應用都不按章法),紫色的Y-bang怎麼跟紅色的Yahoo!奇摩logo結合?如何讓User可以理解他們之間的關聯性?奇摩的娃娃頭早已名存實亡,卻還是要依附在logo中讓設計元素複雜難以運用...
翻翻我們的brand guidelines。我們的品牌精神有:Human,Fun,Irreverent,Simple,Modern,Approachable,Trustworthy,Striving
以網頁設計來說,到底頁面哪些元素的統整可以讓人一眼認定,這是Yahoo!奇摩的網頁!
光是開放讓內部設計師自由討論,大家總是看法各異,沒有一個標準,也沒有強制執行的方法。如果品牌的認知沒有一個共同的基礎,有決策能力者又不重視此項議題,我想將會永遠在原地打轉沒有焦點。
今年四月在吉隆坡的Yahoo! visual design conference,美國的platform主管對於brand elements有比較詳細的描述,但是回到台灣,大家還是有不同的想法;除了header & footer漸漸有共識外,關於color palette,grids system, network icons, module tabs & CTA button則一直未有積極的作為。
這時,也許主管又要怪罪跟我有關... #@@!$,唉~小女子不才